提起蘇東坡,第一印象一定是那首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。“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(fēng)流人物……”,曾經(jīng)我對他的印象也僅限于此,知道其是豪放派代表詞人,亦偶有婉約之作云云。直到偶然間翻開家里的《宋詞三百首》,不經(jīng)意掃到他所寫的《定風(fēng)波》,讀到“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”,為詞中的豪邁豁達所感,開始對其人產(chǎn)生萬分好奇。
我從書架上取下林語堂先生的《蘇東坡傳》,這本書是上學(xué)時在老師的推薦下購買的,但之前也只是草草覽過,還不曾靜下心去認真閱讀。再次品讀,感慨萬分。
書籍按時間順序,完整的向讀者展開了蘇東坡的一生。蘇東坡是一個詩人,一個畫家,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,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,他正如耶穌所說,具有蟒蛇的智慧,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。
他的一生跌宕起伏,名動京師成為進士時才二十余歲,本是前途一片光明,正要大展宏圖的時候,蘇母故去。他回鄉(xiāng)守孝三年,也是時運不濟,才做了幾年官,其父蘇洵故去,他又守孝三年。等再回到京城,就遇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,他的恩師歐陽修和舊友都遭到了貶斥。蘇東坡也不例外,因為屢次上書神宗諫言新法的弊端,而不見容于新黨,說來也是諷刺,八年后舊黨當政,將新政一概廢除時,蘇東坡又因勸說保留部分推行效果較好的新政,而遭到新黨損毀。他一生仕途不順,磋磨在新舊兩黨爭斗的漩渦之中,遭遇“烏臺詩案”,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貶謫,也曾帶著幾分寂寥自嘲,“問汝平生功業(yè),黃州惠州儋州”,但是一貶再貶也沒能磨滅他性情中的豪邁與豁達。面對困境逆境絕境,蘇東坡用樂觀豁達坦然面對,傳世的詩文中少見自怨自艾之語,他的文字生動有力,真篤誠懇,遒健樸茂,也因此激勵著后來人,在面對困難時,有了更多的信心與勇氣。
蘇東坡為后世廣而傳唱,當然不只是詩文,還有他忠于職守濟世救民的情懷。他心里懷著文人士大夫傳統(tǒng)的“達則兼濟”的理想,就算一生頗為坎坷,總是走在貶謫的路上,也切切實實做了一些為國為民的好事。知徐州時,他修筑黃樓,興建工程,治理水患;他關(guān)心獄中囚犯的健康和福利,親身視察監(jiān)獄,并指定醫(yī)師為囚犯治??;他改革軍務(wù),禁止軍中賭博飲酒;在上書皇帝時,他不無自豪地表示,當?shù)剀婈?ldquo;熟練技藝為諸郡之冠,陛下遣使按閱所具見也”。蘇東坡就是這樣神奇的人,即使是在他的暮年,被貶謫到儋州這片貧瘠的土壤,他也能在苦難中栽種出參天大樹。古時的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,在當時儋州地處荒涼,天氣潮濕暑熱,不宜居住,放逐到儋州是僅比滿門抄斬輕一等的處罰。他曾寫道:“嶺南天氣卑濕,地氣蒸褥,而海南為甚。夏秋之交,物無不腐壞者。”但是抱怨完了,他還是真切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事。蘇東坡在這里辦學(xué)堂,興學(xué)風(fēng),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,追至儋州,跟從他一心向?qū)W。在宋代一百多年里,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。但蘇東坡北歸不久,這里的姜唐佐就舉鄉(xiāng)貢。為此他題詩:“滄海何曾斷地脈,珠崖從此破天荒。”人們因此把蘇東坡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與播種人,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。
當生命落入低谷,是不甘掙扎,汲汲以求,還是消沉寥落,就此放棄自己的抱負?蘇東坡給了我們另一種答案。貶謫黃州時,與好友出游沙湖,偶遇大雨,大家都覺得很是狼狽,獨獨他寫下“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”,其實這也是在借詩文表明他自己的態(tài)度,生活予他苦難,他報以豁達與樂觀。貶謫惠州時,他流傳下不少贊美惠州山川景物的佳作,“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”“報道先生春睡美,道人輕打五更鐘”,這首詩作被當權(quán)者看到,憤于蘇東坡竟有這樣安逸的“春睡美”,將其再次貶謫至儋州。但是便是在艱難困苦的儋州,他也隨遇而安,開辦學(xué)堂,更是寫道“我本儋耳人,寄生西蜀州”,可見他是把儋州真正當做了自己的第二故鄉(xiāng)。蘇東坡很擅長借他人之口言己之志向的寫法,其實有兩句詩很好的表達了他的人生態(tài)度,“試問嶺南應(yīng)不好,卻道:此心安處是吾鄉(xiāng)”。元豐二年好友王鞏因“烏臺詩案”牽連被貶嶺南,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,元豐六年王鞏北歸,蘇東坡見好友他們歸來,不但沒有通常謫官那種倉皇落拓的容貌,還神色煥發(fā)更勝當年,性情更為豁達,不禁倍感疑惑,這兩句詩就真實的反映了當時蘇東坡與歌姬柔奴的問答。嶺南地處荒涼,瘴煙窟里四年時光,好是不好?柔奴沒有明確回答,只是說道,“此心安處,便是吾鄉(xiāng)”。這句話也被蘇東坡牢牢的記在心底,成為了他往后人生真實的寫照。
宦海沉淪并不可怕,貶謫到蠻荒之地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去自己的本心,在苦難中消沉意志,磨滅斗志。人生不如意,就讀蘇東坡。兩黨相爭之禍斗不倒他,迢迢貶謫之路壓不垮他,即便是無數(shù)災(zāi)難加諸其身,他永遠懷抱清風(fēng)明月,永遠有著大江東去的豪情,于坎坷中踐行著生命的融通。(韓城公司 孫心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