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爺,準備走……”隨著小女兒的一聲聲呼喚,坐在輪椅上的爺爺木訥的表情漸漸有些變化,仿佛耳朵都變得好使了,樂呵呵的“哎、哎”應著他重孫女的呼喊,奈何手上沒勁,伸了幾次才把手放在丫丫的頭上摸了摸,然后就滿懷期待地望著我。
“爺爺,我沒忘,拿著呢!”我從懷里掏出一本集郵本,遞了過去,爺爺接過后捧在手心,翻開第一頁癡癡地看著,這時候仿佛整個人精氣神一下子提了起來。這本集郵本是爺爺兩年前“傳”給我的,每次翻看都有一種跨入歷史的感覺,里面的郵票幾乎都是10月1日發(fā)行的“國慶郵票”,從1974年10月1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五周年》到2009年10月1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》紀念郵票,那種時代的厚重感讓人不禁神往。
第一頁是56枚衣著各不相同的郵票,是1999年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,我國發(fā)行的《民族大團結》郵票,每枚代表一個民族,是爺爺花了五年時間才收集完的成套郵票,而最后一頁則是1984年10月1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》,卻只有四張,也是爺爺現(xiàn)在的遺憾,缺少了一張“保衛(wèi)你,祖國”。讓我保管這本集郵本時,他還囑咐我打聽打聽,看能不能找到這張,然而至今仍未見其蹤跡。
推著爺爺走進里屋,泛黃的書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,都是爺爺從各處淘來的抗戰(zhàn)史解放史,一有空,我總會小心地翻閱。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講的故事大多都是從這些書上得來的,而書架邊上則擺放著林林總總的老物件,都是爺爺最愛的“國慶系列”收藏品,有1953年的報紙、1962年的頭版畫、1964年的國慶紀念幣,軍帽、胸針,或者刻著“開國大典”的雕塑等等,有一種博物館的感覺。
而爺爺的“國慶”情懷也影響著我們這些晚輩。
記得給爺爺過八十大壽的時候,我上大學的附近有一條古玩街,逛了一下午才讓我淘到兩個印有“國慶”的小碗和一套國慶紀念胸章。壽宴上,我第一個亮出禮物,爺爺高興得直夸我懂事,笑得合不攏嘴。邊上的表弟立馬也拿出一套“國慶”圖案的文房四寶送了過來,姑姑的是兩幅“國慶”刺繡;堂哥的是“國慶”煙桿,滿屋子的“國慶”又充實了爺爺的“博物館”。
歲月不饒人,爺爺的身體也每況愈下,我推著爺爺準備出屋,他看著貼在墻正中間的一張照片出了神,那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漢子站在天安門前的黑白照片,后面是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。這些年爺爺不曾離開過韓城,始終在為兒女的幸福默默奉獻著,也許他還有遺憾,更有著對“國慶”的向往,有著去往北京再一次“朝拜”的沖動,轉化成這一件件擺放在房子里的紅色記憶。
“爺爺,都準備好了,咱們走,再看一次升國旗。”我輕聲說道。
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歡慶時刻,我?guī)е鵂敔敽托∨畠阂黄鸨几氨本?,參加今年的國慶盛宴。路上,聽爺爺給女兒講述歷史故事,聽祖國的強大富強,把爺爺常常掛在嘴邊:“熱愛祖國,珍惜和平,勇于奉獻”一代代傳承下來,讓爺爺的人生少一些遺憾,讓每代人的心中高高揚起五星紅旗。(龍鋼公司 陳宇)